

歐盟有 27 個國家,但其中 8 個國家不在歐元區,因此不使用歐元。 這8個國家選擇使用本國貨幣作爲在某些關鍵問題上保持財政獨立的方式。 這些問題包括制定貨幣政策、處理每個國家的具體問題、處理國家債務、調節通貨膨脹以及在某些情況下選擇貨幣貶值。
歐盟條款. 歐盟的經濟趨同標準要求新成員國的加入不得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就意味着不使用歐元的歐盟成員國必須將通脹率、長期利率和公共赤字等保持在歐盟最低水平以下。 在滿足這些宏觀經濟條件之後,該國必須將其貨幣提交給歐洲匯率機制,這將是
1992年,歐盟首腦會議在荷蘭馬斯垂克簽署了《馬斯垂克條約》,決定在1999年1月1日開始實行單一貨幣歐元和在實行歐元的國家實施統一貨幣政策。 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流通,但歐盟成員國瑞典、丹麥和當時的歐盟成員國英國決定暫不加入歐元區。
歐盟一體化,不但是經濟貨幣一體化,而且是政治一體化。二者不是絕對對立或互不相關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二者都是促進歐盟一體化的途徑,因此瑞典加入歐元區,不但要承受經濟一體化的壓力,還要承受政治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的衝擊。
歐盟自成立以來推動的目標無非是塑造「歐洲人」的意識,為此從多元的方向下了巨大的成本,其中最廣的幾項政策即是貨幣統一的歐元區和疆界開放的申根區,這兩項政策無形間對歐盟的統合產生了相當的助力,但一項政策的執行很難滿足所有的面向,執行當中亦是產生了難題。
總的來說,歐元區有兩大問題:第一,歐元區從來就不是「最優貨幣區」,卻使用那樣的架構,第二,歐元區完全依賴歐洲央行的信用,很可能會把市場「寵壞」。這也是歐盟和歐元區未來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如果找不到答案,那就不是OCA,是OHCA了。
有了這些優勢,為什麼其餘八個歐盟成員國不採用歐元? 一些國家加入歐元區後,不願放棄對其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某些權力。 這是因為採用歐元意味著各國也失去了打印貨幣的能力。 這種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提高利率或限制貨幣供應來控制通貨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