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文明,方方面面都涉及錢。錢已經成為一種面紗,掩蓋了世界上其他更重要的財富。」早在1914年,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就提出強而有力的論證,告訴大家,一切都是因為「錢」。
那麼,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自然而然出現的嗎,還是純屬經濟世界中的一種異端?決定貨幣的商品形式及交易價值的因素,與決定其他商品形式和價值的因素別無二致嗎?還是說,貨幣有別於其它商品,是一種在慣例和權威下形成的特殊產物?
有一種估算,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到20000美元一枚,比特幣的規模接近世界經濟規模的1%。 對於比特幣的前途,有兩種傳統思維需要糾正。 第一,賦予比特幣本身原本沒有的意義。例如,比特幣可能替代主權貨幣,甚至成為一種世界貨幣。
2021年10月5日,是已故著名經濟學家Robert Triffin(1911年10月5日~1993年2月23日)的110歲冥誕;Triffin對國際貨幣制度及歐洲貨幣整合(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的貢獻卓著,是國際金融學的一代大師!
英美雙方拿出的方案針鋒相對,英國方案的起草者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提議要創建世界銀行,發行一種超主權的貨幣,這一理論使他成為經濟史上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但是在當時,凱恩斯的主張遭遇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經濟學家懷特提議,應該把
摘要:什麼是mmt理論?為何華爾街大佬說它會讓美元失去世界貨幣地位? 【一牛財經】訊:最近經濟學家們都在討論一種經濟學觀點——現代貨幣理論(mmt),當然,討論的核心圍繞著政府通過印鈔來覆蓋巨額債務的做法是否能夠奏效。
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因分析了為什麼世界不應該只有一種貨幣而獲得1999年的諾貝爾獎。 他的主要觀點是,使用同種貨幣的利與弊源於 “最優貨幣區” 的概念,而最優貨幣區取決於該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極其支援機構的質量。